一、课题组简介:
本课题组的主要研究方向是无机有机杂化发光材料,包括探针材料、长寿命发光材料、智能刺激发光材料等。本课题组目前已经培养毕业8名博士生、27名硕士生。
欢迎对发光材料感兴趣的同学们加入我们课题组!
二、课题组成员:

张建军 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发光材料的研究。现已在J. Am. Chem. Soc. 、Angew. Chem. Int. Ed.、Adv. Funct. Mater. 等国际化学一流刊物上发表论文150余篇。主持和参与多项国家基金项目。曾获福建省科学技术一等奖1项、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
三、研究方向:
本课题组关注发光材料的相关研究,具体包括:
(1)探针材料:
对环境、生命体中以及化工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各种挥发性有机物、硝基爆炸物、重金属离子、生物分子等物质的检测在安全、医疗、环境监测领域具有重要意义,开发能够快速、准确、低成本并可便携实时检测的方法是当前化学领域的持续研究热点。这其中发光测试法以发光信号变化为检测手段,具有检测方便、灵敏度高、快捷、取样量少等优点,被认为是极具潜力的代替传统方法的新型测试手段。发光探针以分子识别为设计基础,通过识别单元与待测物种选择性结合而导致的分子构型变化,进而引起信号基团发光性质改变的方法来对待测物种进行检测。我们的研究关注于无机有机杂化探针材料,利用该类材料结构多变、具有孔道/孔穴结构的特点,实现对待测物的选择性识别检测。
(2)余辉材料:
与仅基于单重态的荧光相比,一些涉及到三重态的发光,包括室温磷光、延迟荧光等,具有长寿命的特点,甚至在室温下具有可被裸眼观测到的可持续数分钟的发光。该类材料在光电、生化、信息储存等领域具有广泛应用前景。我们的研究关注于无机有机杂化余辉材料,利用其易于引入重原子、刚性结构以及具有配位效应的特点,设计制备发光色彩多样、寿命或发光强度可调的该类材料。
(3)智能刺激发光材料:
刺激响应发光材料是一类具有“智能”行为的特殊材料,其可在外部环境的刺激信号,如光、电、温度、化学物质等的作用下,表现出自身结构或状态的改变,进而以发光信号改变的形式表现出来。该类材料在纳米材料、生命科学、传感器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我们的研究关注于无机有机杂化“智能”刺激响应材料材料,利用其结构有序可测、弱相互作用丰富的特点,设计制备可对外部刺激信号灵敏响应的“智能”材料。
本课题的研究思路是采用现代化的配位化学、有机化学、结构化学的研究方法和手段,首先设计合成合适的有机功能配体,进而与不同的金属离子结合构筑不同的分子模块及超分子分子模块,通过调节它们的连接方式及空间排列,形成有特定结构和发光功能的有序聚集体。建立结构和发光性能之间的构效关系,从而设计、制备及改进新型发光材料。
四、代表性成果:
1.自2010年建组以来在Adv. Funct. Mater.、Chem. Mater.等国际化学一流刊物上发表论文70余篇。
2.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两项,省部级项目两项,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两项。
五、优秀学生代表:
(1)张佩佩,2023年毕业,桂林理工大学,化学与生物工程学院,任教;
(2)倪爱云,2023年毕业,德州学院制药工程系,讲师;
(3)赵河,2021年毕业,华南理工大学 化学与化工学院,博士后
(4)戴岳,2018年毕业,大连理工大学,化学学院,工程师
(5)李忠义,2013年毕业,商丘师范学院化学化工学院,副教授
六、联系方式:
张建军,电子邮箱:zhangjj@dlut.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