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课题组简介
自动化、数字化和智能化是未来化学品合成的趋势之一。化学工作者应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脱出来,将更多的精力投入于分子设计和反应机制研究中。基于这一理念,本课题组从事利用数字信息技术强化化学过程研究,研究内容主要涉及利用神经网络和大语言模型等人工智能方法辅助流体仿真、材料性质预测、分子设计、精密仪器开发等化学研究过程。目前研究兴趣集中于针对化学过程开发新的人工智能算法与自动化实验装置。提出了适用于催化剂筛选的新型图神经网络算法,搭建了全自动高通量机器人化学合成平台,用于反应大数据收集。同时搭建了人工智能算法辅助的连续流合成与原位检测装置,可以对合成配方进行工艺的快速优化,并实现反应过程的数字孪生。
二、课题组成员:

课题组长:
陶胜洋 教授,博士生导师,化学学院院长
清华大学理学学士(2004)、博士学位(2008)
国家级人才

张利静 副教授,博士生导师
华东理工大学学士
清华大学博士
大连市青年科技之星

杨文博 副教授,博士生导师
大连理工大学学士
大连理工大学博士
大连市青年科技之星
王玉超 副教授,博士生导师
大连理工大学博士
阿卜杜拉国王科技大学 博士后

刘文东 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吉林大学学士、博士
德国马普高分子研究所博士后
王昊晨 助理教授,硕士生导师
大连理工大学学士
大连化物所博士
三、研究方向:
(1)神经网络辅助的化学体系仿真与预测;
(2)多模态大语言模型和化学智能体开发;
(3)连续流反应智能检测仪器的设计及优化;
(4)机器人化学家驱动的化学反应机制研究。
四、代表性成果:
论文:发表Nature Communications(交叉学科领域顶级期刊),Advanced Science(交叉学科领域顶级期刊),Applied Catalysis B(催化科学领域顶级期刊),AIChE Journal(化工领域顶级期刊),Small(微纳米材料领域著名期刊)等SCI论文120 余篇;
专利:授权中国发明专利 20 余件,国际发明专利2件,在工程应用领域开发了新型微流控芯片和流动化学反应器,完成多项国家重大需求领域相关的工程样件和应急装备的开发设计,和中石化、中广核等头部央企保持长期稳定的合作。
项目:近年来团队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领域项目,央企合作项目等科研项目 20 余项,科研经费超过千万元,科学研究保障充足。
五、学生获奖情况:
近五年学生获得学术奖励、优秀称号等多项荣誉51人次。包括国家奖学金、省优秀毕业生、市优秀毕业生、市三好学生、校优秀共产党员、校优秀学生干部、校优秀研究生等。


六、学生就业情况:

七、联系方式:
陶胜洋 教 授:taosy@dlut.edu.cn
张利静 副教授:zhanglj@dlut.edu.cn
杨文博 副教授:wbyang@dlut.edu.cn
王玉超 副教授:wangyuchao@dlut.edu.cn
刘文东 副教授:liuwendong@dlut.edu.cn
王昊晨 助理教授:haochenwang@dlut.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