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工作
课题组信息
当前位置: 首页 >> 研究生工作 >> 课题组信息 >> 正文

分子成像探针课题组

2025-04-22  点击:[]

一、课题组简介:

 面向生命科学和临床医学诊断重要需求,课题组致力于开发高性能的生化分析试剂和分子成像探针,为生理活性组分的生物功能研究和临床诊断提供有价值的工具。围绕解决生物荧光探针背景荧光干扰的学科难题,本课题组开发了独具特色的长寿命发光(镧系/过渡)金属配合物探针及无背景干扰时间分辨荧光生化分析应用研究体系,并设计合成出系列的智能传感型、比率型和细胞器靶向型生理活性组分特异性识别金属配合物荧光探针,建立了相关的时间分辨荧光生物检测方法,极大提高了这些生理活性组分的检测灵敏度,为相关疾病的检测和生物医学研究提供了有力的工具。此外,针对生物体内荧光穿透深度受限的问题,本课题组将金属配合物荧光探针与高组织穿透性的磁共振造影剂有机结合,开拓了时间分辨荧光-磁共振双模式生物成像探针研究平台,并将之用于生物活体内肿瘤和生理活性分子的实时原位荧光-磁共振双模式成像检测。近10年,课题组在有国际影响力的高水平期刊如J. Am. Chem. Soc.Angew. Chem. Int. Ed.Chem. Sci.Anal. Chem.SmallBiosens. Bioelectron.等发表SCI论文80余篇。目前在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项。

 课题组注重全方面培养学生,关注同学们的学习和身心健康,拥有良好的团队氛围。毕业研究生多在国内外大学(哈佛大学医学院、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青岛大学、临沂大学等)、事业单位(大连生态环境监测中心、疾控中心)、著名企业(中石油、山东京博、大连英特尔)等单位任职。欢迎加入到我们的研究队伍!

二、课题组成员:

宋波 副教授,博士生导师。

主要从事镧系金属配合物生物成像探针的研究。迄今为止,发表SCI论文110余篇,主持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获2017年辽宁省自然科学二等奖。




张文珠 教授,博士生导师。

主要从事过渡金属配合物发光探针的研究。迄今为止,发表科研论文50余篇,主持3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三、研究方向:

1 基于镧系金属配合物和时间分辨荧光检测技术的超高灵敏度生化分析试剂和分子成像探针的创制及应用研究;

2新型过渡金属配合物磷光/电化学发光探针检测平台的创制及生物应用;

3时间分辨荧光-磁共振双模式分子成像探针的创制及活体内肿瘤细胞和生物活性分子的实时原位及高灵敏度双模式检测。

四、代表性成果:

1. Quantitative Monitoring and Visualization of Hydrogen Sulfide In Vivo Using a Luminescent Probe Based on a Ruthenium(II) Complex, Angew. Chem. Int. Ed. 2018, 57, 3999-4004.

2. “Dual-Key-and-Lock” Ruthenium Complex Probe for Lysosomal Formaldehyde in Cancer Cells and Tumors, J. Am. Chem. Soc. 2019, 141, 8462-8472.

3. Smart Bimodal Imaging of Hypochlorous Acid In Vivo Using a Heterobimetallic Ruthenium(II)-Gadolinium(III) Complex ProbeAnal. Chem. 20209211145-11154.

4. Novel Endoplasmic Reticulum-Targeted Luminescent Probe for Visualization of Carbon Monoxide in Drug-Induced Liver Injury, Anal. Chem. 2024, 96, 18246-18253.

5. A Ratiometric Time-Gated Luminescence Probe for Imaging H2O2 in Endoplasmic Reticulum of Living Cells and Its Application to Smartphone-Guided Bioimaging, Small, 2024, 21, 2407631.

五、优秀学生代表:

1马骅,2015级博士,获国家奖学金,现任哈佛医学院附属马萨诸塞州综合医院讲师。

2)唐志新,2016级博士,获国家奖学金,现任山东中医药大学讲师。

3)刘朝龙,2017级博士,获国家奖学金,现任青岛大学讲师。

4)戴志超,2010级博士,获国家奖学金,现任临沂大学副教授。

六、联系方式:

宋波,邮箱:bo.song@dlut.edu.cn;

张文珠,邮箱:wzhzhang@dlut.edu.cn


上一条:“手性超分子组装与光疗”课题组 下一条:金属催化合成课题组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