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6-9.17 16号13:30从大连出发,乘坐飞机到达北京。19:16北京出发,在阿布扎比扎耶德中转于17号7:30到达布鲁塞尔机场。机场坐火车到根特,入住酒店。 9.17 参观根特大学Pascal Van Der Voort教授的实验室,与组内的博士生交流MOF合成和表征经验。 9.18 探究通过TGA在程序控温下测量MOF材料的质量变化,交流高分辨TEM的操作,以观察MOF的局部晶格结构、晶面取向以及缺陷的观察。整体推动了合作项目的顺利开展。 9.19 从布鲁塞尔乘飞机前往伊利克拉翁,入住酒店。 9.20 注册并参加了EuroMOF2025青年会议。通过聚焦大会各项议程与学术报告,尤其是青年教师与博士生的前沿研究成果,以获取对MOF材料未来发展的关键洞察。 9.21 注册EuroMOF2025大会正式会议,参加会议开幕式。开场请到了Omar Yaghi教授和Susumu Kitagawa教授。Omar Yaghi分享了化学领域的挑战以及网状化学,讲解目前的工作方式是从分子开始,逐步发展到材料以及工程。碳捕获和从空气中收集水分的技术已经进行商业化进程。而Susumu Kitagawa教授讲述了动态MOF/PCP的化学性质及其应用:从刚性自修复拓展至柔性多孔晶体领域。 9.22 参加会议,参与学术交流,团队成员盖彧展示海报,题目为“A Unique Post-Synthetic Treatment Used to Prepare Ordered Defects in the UiO-66 System”。本研究证明,通过臭氧化和热蚀刻的方法选择性去除配体制备缺陷,揭示有序缺陷与活性之间的关系。这一发现确立了 Ui0-66 框架由于局部配位稳定性所施加的内在缺陷极限。 9.23 参加会议,听取报告。认识到缺陷工程已从单纯的“制造缺陷”转向对缺陷的“精准调控”。同时我们团队的冯潇和韩国英进行了海报展示,题目分别为“Spatially Ordered Defects in Metal-Organic Frameworks: Towards Precise Control and Property Optimization”和“Unravel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Defect Type and Catalysis in UiO-66”。集中展示了我们在缺陷MOF研究方面的初步探索,并引起了与会学者的广泛兴趣。现场与很多学者进行交流,探究缺陷的可控合成策略;缺陷的定性与定量分析方法;缺陷的空间分布行为及其先进表征技术。 9.24 参加会议闭幕式,与来自世界各地的研究者进行学术交流,探讨近几天参加会议的心得,并对MOF材料未来的发展展开热烈的讨论。MOF材料不再满足于合成新结构,而是致力于功能探究,推动MOF从静态框架向智能(AI)材料演进。MOF材料的产业化与实用化已成为核心议题。无论是用于碳捕集、氢气储存,还是在水体污染物精准吸附、高选择性催化等领域,研究的焦点都更加聚焦于解决材料在实际应用中的瓶颈问题。 9.24-9.25 从伊拉克利翁出发,乘轮渡前往雅典,等待中转航班。 9.26-9.27 26号从雅典出发,乘坐飞机经阿布扎比扎耶德中转,于27号8:50到达北京大兴机场。返回大连。 |